平埔族傳統聚落景觀的最大特點是小型非固定性集村。平埔族的聚落不大,筆因於平埔族本
    係游耕游獵民族,採行旱田農耕。所謂旱田農耕係指不使用施肥,視地力減退情形,易地耕作的
    農耕法。

  採行這種農耕法,勢必時常遷村,以應實際需要,而遷村則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平埔族
    這種特殊生活方式,張燮《東西洋攷》記載曰:居數世一易地乃汙其官而埋於土。

  《諸羅縣志》則敘述更為具體詳盡:番社歲或以為不則更擇地而立新社以居。將立  社,先除
    草栽竹,開附近草地為田園。竹既茂,仍伐木誅茅。室成而徙,醉舞酣歌,互相勞苦。

  平埔族各族因其居住的自然環境的差異,在建築房屋所使用的材料上和形態構造上,都可發
    現有區域別的差異。在建築用材方面,雲林以南的平埔族大多以竹子為壁,木為樑、柱屋頂則以
    茅草之類為蓋,亦即以竹子為主,木為副;雲林以北,臺中以南的平埔族大多竹、木並重;臺中
   以北則以木為主。

  平埔族的主屋,無論南北則以木為主。平埔族的主屋,無論南北皆夫妻子女團聚一室,每一
    家庭成員都在一室起居飲,食共同生活;主屋內無家具,但地無點塵。

B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