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埔族原本沒有車輛,各族社間的交通仰賴步行。步行必須有道路這道路只是原始的人行道 ,可能源自鹿群的獸跡道,而不是人工建造的又平埔族居住環境,地勢平坦,其行旅所攜帶的貨 物,係以肩負方式運送但論者有曰:肩負是由頂負演變而來;是確實如此,尚待求證。 不過平埔族的肩負,在道、咸之間又逐漸改為肩挑;行則負之而趨近有學為肩挑者,用夏變 夷,或為一道也。便說明這一趨向。事實上平埔族在交通方面所遭遇的困難,並不是險阻與崎嶇 而是溪道之橫阻與不測的風兩所以,他們的主要交通工具,大致多與克服這些果難有關敘述如下 :葫蘆或匏及竹筒:葫蘆或匏用以放置較小物品,繫於腰間,或以手提之,晴兩兩用,且涉水浮 之不濡,係平埔族的主要行具;竹筒則用以放置酒飯近行專用。 籐籠:用途略似竹籃,形制或圓或方,有底有蓋,但亦有有底無蓋者。竹筐或竹籃用以放置 無法裝入葫蘆或匏的較占體積的行李平埔族人稱之曰霞籃;以竹篾編織而成圓形或方形亦為平埔 族重要的行具。 牛車:由於平埔族人本來不知役使野牛,可知牛車不是他們固有的交通工具。林謙光〈臺灣 紀略〉云平埔族出入皆乘牛車,顯然,牛車自荷據末期起便已成為平埔族最重要的交通工具,除 做為代步工具之外也用於運輸穀物。獨木舟:渡河使用獨木舟,似僅有凱達格蘭族和噶瑪蘭族而 已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