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試工具: 在孩子週歲到二歲間,由母親製糯米糕,再攜孩子到娘家

   ,娘家得知外孫要來,也會準備米糕及酒來款待,表慶賀之意。臨別時母族會

   備妥糕、酒、肉致贈甥族,甥為男贈小弓一把;甥為女則送小鍬一把。回到本

   家,全家同飲母族的贈酒,有時也會邀同亞氏族的人共飲。此時,族長攜男孩

   至祭栗倉使其手觸碰祭栗倉,表示以成為本氏族成員之一,接受祝佑。也要遵

   守禁戒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初嘗祭栗: 孩子長到十五六歲時,同樣由母親準備糯米飯攜兒女返回娘

   家。先由外祖母攝取小塊糯米飯,口中發出嘖嘖聲(鄒族人獻祭時常見,表示敬

   獻祭物,尚饗之意)以祭獻土地神—阿給瑪莫伊,並祝佑外孫,再同食用糯米飯

   ,食畢,表示孩子已經長成。如是男子,開始要離開家庭,經常在男子聚會所

   接受訓練,並且夜宿其上,平時父兄狩獵時,也必須隨行觀摩動手學習;而女

   子也開始正式參加農耕及家務操持(以往只是從旁幫助的性質,在集體的工作場

   合中不列入人數理)此階段有個特殊的習俗:經過初嘗祭栗的儀式後,男女都要

   渡過長達數年戒吃魚、辣椒、鹹薯芋、豆等食品,只能食栗、糯米飯、獸肉、

   果菜之類,一直要到成年禮舉行過後才能解禁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男子成年禮: 原本是在敵首祭之後才舉行,現在併入mayasvi的儀式中。

   行禮時,長老們在聖所內集合,青年們站立在聖所前再一一走上聖所,由一名

   長老手持藤仗打其臀部,並教諭:「你已成人,不能再貪玩,要遵守祖先的遺

   訓,勇敢勤勞,不可以懶惰!」。平時如有頑劣之人,這時更會遴選體健的長

   者,用力鞭打,以挫其頑劣氣息。之後由部落首長或長老帶領到立社最早也最

   有貢獻的氏族栗倉一趟,再走到別庸西家門口,由首長持葫蘆杓盛滿酒,每人

   由葫蘆杓中飲少量的酒後退下。回到家中穿上成年者的服飾後,再回到聖所前

   參加mayasvi輪舞。而女子參加成年禮者,須拿一塊黑頭巾到別雍西家集合,由

   部落首長之妻訓誡後,逐一為她們裹上頭巾,再持火把領著她們走進會所前廣

   場,與眾人輪舞。

上一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