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.原住民館
原住民館是在介紹高雄境內原住民的文化,主要介紹的族群有鄒族、布農族、魯凱族三個族群;內容介紹其族群的起始源由來、生命禮俗、祭典和神話傳說。

(1)鄒族:在中古世紀時期佔據中南部廣大區域,其後受其他民族移動影響,逐漸縮小範圍 形成了現居區域。該族可分南北兩部,北部以阿里山為中心,勢力及於曾文溪上游及陳有蘭溪左岸的楠子腳一帶。南部在下淡水溪上游,荖濃溪與楠梓溪流域。垂直分布於海拔500~2000公尺之間。
(2)布農族:十七世紀時期,他們居於中央山脈的西側區域,經一世紀之後,擴展範圍北至台中 縣;南至屏東,為台灣各族中擴張力最強者,同時他們居住在海拔500~3000公尺之間,最能適合高地之變化。
現分屬於南投縣的仁愛、信義;高雄市的雅爾、瑪雅;台東縣的海端、延平;花蓮縣的萬里、卓卓溪等八鄉。1975年統計為三萬餘人,約有番社六十個。
(3)魯凱族:因為魯凱族邊鄰著強大的原住民族群,使魯凱族群內部相當的團結,而相對的也趨於保守與獨立。
相傳魯凱族的祖先是百步蛇所生,所以百步蛇圖案為祖靈的象徵,從屋簷、門扉到衣服的刺繡都有百步蛇的圖案。魯凱族藝術成就相當高,女性的編織,男性的木雕皆優勇、細緻。優異的木雕匠人在族中地位崇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