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漢人館
漢人館為了表現出新住民、閩南人和客家人因來台前的地理環境及生活習慣的差異、造成風土民情及文化上有所不同,故將其分成食、衣、住、育樂、信仰、祭祀、生活方式、文物和名勝來加以介紹其相異之處。

(1)閩南人: 閩,是種族名,蛇圖騰,支族很多,周禮稱「八蠻七閩」,今天稱為「福佬」,一說是古「貂獠」族,大約在兩漢時來自黃河流域的華夏族〈東夷漸融入華夏〉相融合,北方移民者有官吏與平民,他們帶著古漢字古漢語進入閩南,同化了閩越人,使閩南保存了中古前中原的語言文化,也許是丘陵式小農耕植,有古越人溫馴遺風,閩南人兩千年來皆是被征服被統治,包括五代時北方人王潮兄弟建立的閩國,唯一例外的是明末鄭芝龍所建立的海洋性政權,明、清、民國閩南人皆沒有人躋升於權力中心。
(2)客家人:臺灣的客家族群主要來自於廣東、海陸﹝海來、陸來﹞及四縣﹝梅縣、蕉嶺、長樂、平遠﹞及光嶺、弄縣。高雄境內的客家人的祖先,大都來自四縣,南部客家人先民來台之初,先定居於現今屏東縣境內,然後隨荖濃溪北上,逐漸移入美濃附近一帶定居,不管在大陸原鄉或者是台灣,客家人居住環境的特色為靠山多丘及多水。有句客家諺語「逢山必有客,無客不住山」即道出客家人選擇靠山臨水的特性,高雄境內的客家族群即主要分佈於依山傍水的美濃境地,除了美濃之外,杉林鄉、新庄村、上平村、月眉村、月美村及六龜鄉、新威村、新興村、新寮村 ,也以客家聚落為主。
(3)新住民:於1945年隨政府撥遷來台的外省移民,其大部份為軍人和軍眷。來台後政府為了感念這些曾經為國家犧牲奉獻的捍衛戰士,特授於這些退除役軍官「榮譽國民」的榮銜。目前榮民的主要居住地,多集中於軍事設施附近的社區,統稱為「眷村」。而在高雄主要分佈於鳳山,岡山及大寮一帶。由於居民多為軍人及軍眷,早期的生活,也都由政府照顧,與外界互動較少,所以社區的同質性很高,團結性強,社區的生活形態也都採自給自足的方式,與竹籬笆外的社會文化,有很大的區隔,為臺灣特有的族群文化之一。我們稱之為眷村文化,也是台灣的新住民。